髌骨骨折后需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、遵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、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、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、注意饮食营养促进骨骼修复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二次损伤:髌骨骨折初期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,确保骨折部位稳定。随意活动可能导致断端移位或软组织损伤,影响愈合。卧床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,翻身或移动时需托扶患肢保持直线。如固定物松动或患处突发剧痛需立即就医。
2.遵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:急性期后应在指导下逐步开展被动关节活动,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。中期可进行直腿抬高、踝泵等低强度训练,后期增加抗阻练习。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,过度锻炼可能造成骨痂断裂。
3.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:骨折后2周、4周、8周需拍片检查对位情况及骨痂形成状态。若出现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复查时需携带既往影像资料供医生对比,不可因症状减轻而自行中断随访。
4.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:髌骨承重较大,骨折未完全愈合时行走需依赖拐杖分散压力。上下楼梯应侧身移动,6-8周内禁止跑跳、深蹲等动作。恢复运动需经专业评估,过早负重易导致内固定失效或创伤性关节炎。
5.注意饮食营养促进骨骼修复:每日摄入足量蛋白质和钙质,多食用乳制品、鱼类及深色蔬菜。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,适当晒太阳有助合成。戒烟戒酒,避免摄入影响骨代谢的浓茶、咖啡等饮品。
髌骨骨折愈合期间需关注患肢温度及颜色变化,异常发紫或发热可能提示血液循环问题。保持固定物清洁干燥,避免压迫导致皮肤溃烂。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声响应及时就医,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。心理上需保持耐心,骨骼愈合通常需要3-6个月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