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是中医对咳嗽病因的两种基本分类,主要区别在于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不同。外感咳嗽由外界邪气侵袭肺卫引起,内伤咳嗽则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,两者在症状表现、治疗原则及预后转归上均有明显差异。
外感咳嗽多因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等外邪侵犯肺系,起病急骤,常伴有恶寒发热、鼻塞流涕等表证。病程较短,咳嗽声重,痰多易咯,痰色或白或黄,与外邪性质相关。治疗以疏风解表、宣肺止咳为主,如风寒用麻黄汤,风热用桑菊饮。内伤咳嗽则因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、劳倦过度等导致肺、脾、肾等脏腑功能失常,病程较长,咳嗽反复发作,痰少或干咳无痰,或痰黏难咯,可能伴有胸胁胀满、口干咽燥等里证。治疗需调理脏腑,如肺阴虚用沙参麦冬汤,痰湿蕴肺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。
辨证时需注意外感咳嗽初期不可过早使用敛肺止咳药,以免闭门留寇;内伤咳嗽需分清虚实,避免误用发散解表药耗伤正气。饮食宜清淡,外感咳嗽忌生冷油腻,内伤咳嗽忌辛辣燥热。久咳不愈或痰中带血需进一步检查,排除器质性疾病。两种咳嗽可相互转化,外感迁延可转为内伤,内伤体质也易感外邪,临床需灵活辨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