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肝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脂肪沉积、血液检测显示肝功能异常、观察是否有乏力或右上腹不适、体检查出肝脏肿大、结合饮酒史或代谢疾病史进行判断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脂肪沉积:超声检查是常用手段,能清晰显示肝脏回声增强、远场衰减等脂肪肝特征。CT检查可量化肝脏密度,若低于脾脏密度则提示脂肪肝。磁共振成像能更精准区分脂肪含量与正常肝组织差异,尤其适用于轻度脂肪肝诊断。
2.血液检测显示肝功能异常: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是常见表现,γ-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可能伴随酒精性脂肪肝。血脂检查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也与其相关。需注意,部分患者肝功能指标可能正常,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。
3.观察是否有乏力或右上腹不适:早期症状不明显,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疲劳、食欲减退。右上腹隐痛或胀满感可能与肝脏包膜受牵拉有关,但症状缺乏特异性,需排除胆囊疾病等其他病因。
4.体检查出肝脏肿大:触诊时肝脏边缘圆钝、质地柔软,叩诊肝浊音区扩大。但肥胖者可能因腹壁脂肪增厚影响触诊准确性,需借助影像学确认。肝脏肿大程度与脂肪沉积量不一定成正比。
5.结合饮酒史或代谢疾病史:长期过量饮酒是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诱因。非酒精性脂肪肝多伴随肥胖、糖尿病或高脂血症,此类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应定期筛查。病史采集需详细询问生活习惯及慢性病情况。
脂肪肝诊断需多维度评估,单一方法可能存在局限。超声与血液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准确性。症状轻微者易被忽视,高危人群应主动筛查。戒酒、控制体重及代谢紊乱是干预基础,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