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避免过度活动、冷敷减轻肿胀疼痛、药物缓解炎症不适、物理治疗促进恢复、穿戴支具保护跟腱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避免过度活动: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或长时间行走,减少跟腱受力。日常活动中可借助拐杖分担体重,避免上下楼梯或跳跃动作。休息时间根据严重程度调整,通常需2-4周,慢性患者需延长至数月。恢复期逐渐增加低强度活动,如游泳或骑自行车,避免突然加重负荷。
2.冷敷减轻肿胀疼痛:急性发作时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患处,每次15-20分钟,每日3-4次,持续2-3天。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,缓解灼热感。慢性期运动后也可冷敷预防症状加剧。注意避免皮肤冻伤,间隔1小时后再重复。
3.药物缓解炎症不适:非甾体抗炎药可短期口服或外用,减轻疼痛和肿胀。严重者可能需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,但需谨慎避免肌腱退化。中药膏药如活血化瘀类亦可辅助使用。用药需遵医嘱,避免长期依赖或过量。
4.物理治疗促进恢复:超声波或冲击波治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加速组织修复。手法按摩可松解粘连,增强跟腱柔韧性。康复训练包括离心提踵等动作,逐步强化小腿肌肉。治疗频率为每周2-3次,持续4-6周。
5.穿戴支具保护跟腱:夜间使用足踝固定器保持跟腱伸展,防止晨起僵硬。白天选择足跟垫或弹性绷带减少牵拉。严重者需定制矫形鞋调整步态。支具使用需结合康复进度,避免长期依赖导致肌肉萎缩。
治疗期间需保持均衡营养,控制体重以降低跟腱负担。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,选择缓冲良好的运动鞋。症状持续未缓解或反复发作时,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