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三部脉指的是寸口诊脉法中将手腕桡动脉分为寸、关、尺三个部位,分别对应人体不同脏腑功能的诊断方法。这一理论源自《内经》,后由《难经》系统化,成为中医脉诊的核心内容,通过按压不同部位感知脉象变化,判断气血阴阳与脏腑盛衰。
寸口脉分为寸、关、尺三部,具体定位为腕横纹向肘方向依次为寸部、关部、尺部。寸部主上焦,反映心肺功能;关部主中焦,对应脾胃肝胆;尺部主下焦,关联肾与命门。每部又可细分为浮、中、沉三候,合称三部九候。诊脉时需结合脉位、脉率、脉形、脉势等要素,如浮脉主表证,沉脉主里证,迟脉主寒,数脉主热。不同脉象组合能提示虚实、表里、寒热等病机,例如弦脉多见于肝郁,滑脉常见于痰湿。历代医家对脉象有数十种分类,但均以三部为纲。
诊脉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,患者手臂平放与心脏同高。医者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分别按寸关尺,指腹敏感度直接影响判断。注意避免饭后、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诊脉,孕妇脉象另有特点。脉诊需结合望闻问三诊,单凭脉象易误诊。不同体型者脉位深浅有别,如肥胖者需重按,消瘦者宜轻取。季节变化也会影响脉象,春季稍弦、夏季稍洪属正常生理变异。学习脉诊需长期实践积累,避免机械对应脏腑或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