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气虚与心阳虚的区别在于病理性质与临床表现不同,前者以气虚为主,后者在气虚基础上兼有阳虚寒象。心气虚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减退,而心阳虚则进一步出现寒凝症状,两者在病机与治疗上存在差异。
心气虚多因久病体弱、劳倦过度或年老体衰导致心气不足,临床常见心悸、气短、自汗、活动后加重,舌淡苔白,脉弱。心气推动无力,故见疲乏、胸闷,但无明显寒象。心阳虚则由心气虚发展而来,阳气亏虚不能温煦,除气虚症状外,还可见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、心胸憋闷或疼痛,遇冷加剧,舌淡胖或紫暗,脉沉迟或结代。心阳虚者阴寒内盛,易兼水饮停聚,出现下肢浮肿或咳喘。
辨证时需注意心气虚与心阳虚的演变关系,心阳虚常由心气虚进展而成。治疗上,心气虚以补益心气为主,可用四君子汤加减;心阳虚需温通心阳,方选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,兼水饮者可加茯苓、白术。避免过用辛温药物耗伤阴液,心阳虚者需防寒保暖,忌食生冷。两者均需结合情志调摄与适度运动,但心阳虚患者运动强度需更低,以防加重阳气耗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