筋膜炎可通过休息与制动、物理治疗、药物缓解、中医调理、局部封闭治疗改善症状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与制动:筋膜炎急性期需减少患处活动,避免加重炎症反应。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,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关节,减轻筋膜牵拉。慢性期逐步恢复低强度活动,如散步、游泳,但需避免跳跃、负重等动作。夜间睡眠姿势需调整,防止受压导致晨僵加重。
2.物理治疗:热敷可扩张血管促进代谢,每日2次每次20分钟,温度不超过50℃。超声波能穿透深层组织缓解粘连,配合低频电刺激改善肌肉痉挛。红外线照射适用于浅表炎症,疗程10-15天。冷敷仅限急性肿胀初期,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血液循环障碍。
3.药物缓解: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餐后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。外用药膏含薄荷醇或水杨酸甲酯,涂抹后轻揉至吸收。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肌松剂,但需监测肝功能。中药熏洗选用伸筋草、透骨草煮沸后熏蒸患处,每日1剂连续两周。
4.中医调理:针灸选取阿是穴及足三里等穴位,留针15分钟配合艾灸温通经络。推拿采用滚法、按揉法松解筋膜粘连,力度以酸胀感为度。拔罐在疼痛区域走罐5分钟,瘀紫明显者间隔3天再操作。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为主,如桃红四物汤加减。
5.局部封闭治疗:适用于顽固性痛点,将利多卡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注射至筋膜层。操作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,每月不超过2次,全年总量控制以防肌腱变性。注射后24小时内禁止沾水,观察是否出现皮下出血或过敏反应。
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,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气血运行。症状缓解后仍需坚持康复训练,穿戴护具保护易损部位。定期复查调整方案,避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中断疗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