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间盘突出可挂骨科、脊柱外科、疼痛科、康复科、中医科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骨科:腰间盘突出属于骨骼与关节疾病范畴,骨科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突出位置与程度,评估是否需手术干预。常规采用X光、CT或核磁共振诊断,若神经压迫严重可能建议椎间盘切除或融合术。保守治疗包括药物缓解炎症与卧床休息,但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。
2.脊柱外科:专攻脊柱疾病的细分科室,对复杂腰间盘突出病例更具针对性。医生熟悉微创技术如椎间孔镜手术,能精准处理神经根受压问题。术后康复指导更专业,适合反复发作或伴有椎管狭窄的患者。需注意部分医院将脊柱外科并入骨科,就诊前需确认分科情况。
3.疼痛科: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标,适合无法立即手术或慢性疼痛患者。通过神经阻滞、射频消融等方式阻断痛觉传导,结合药物管理减轻急性发作。治疗周期较长,需定期评估效果并调整方案。疼痛科多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,必要时转诊至其他科室。
4.康复科:针对非急性期患者,通过物理疗法改善功能。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,电疗与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运动疗法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。康复计划需个体化设计,避免错误动作加重损伤。部分医院康复科与针灸推拿结合,需根据适应症选择。
5.中医科:采用针灸、推拿或中药内服外敷调理气血瘀滞。推拿需避开急性炎症期,避免暴力手法导致髓核进一步突出。中药常用活血化瘀方剂,但疗效因人而异。部分中医院设有骨伤专科,可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综合治疗。
腰间盘突出急性期需严格卧床,硬板床更利于脊柱生理曲度恢复。避免弯腰提重物,咳嗽时用手扶腰减少压力。症状缓解后逐步进行低强度锻炼,如游泳或五点支撑法。定期复查影像学,观察突出物变化情况。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,维持骨骼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