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自汗盗汗的中药种类较多,常见的有黄芪、浮小麦、麻黄根、五味子、牡蛎等。这些药物通过益气固表、收敛止汗或滋阴降火等不同机制发挥作用,可根据具体证型配伍使用。
自汗多因气虚不固,常用黄芪、白术、防风等补气固表;盗汗多属阴虚内热,常选用生地、麦冬、五味子等滋阴清热。中成药如玉屏风散适用于表虚自汗,知柏地黄丸适用于阴虚盗汗。麻黄根、浮小麦等单味药可直接收敛止汗,煅牡蛎则能潜阳敛汗。临床需结合舌脉辨证,如湿热内蕴者需搭配清热化湿药,血虚者配伍当归、熟地等养血之品。
使用中药治疗自汗盗汗时需注意,外感发热或实热证导致的汗出不宜盲目收敛,以免闭门留寇。长期汗出需排查结核、甲亢等器质性疾病。药物剂量应遵医嘱,如麻黄根过量可能引起血压波动。自汗者避免辛辣温燥食物,盗汗者忌熬夜及辛辣刺激。孕妇及体质特殊者用药前需咨询医师,确保安全性与针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