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诊骨关节炎主要通过临床症状评估、影像学检查、关节液分析、实验室检查、排除其他关节疾病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临床症状评估: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包括关节疼痛、僵硬和活动受限。疼痛通常在活动后加重,休息后缓解。晨僵一般不超过30分钟。关节可能出现肿胀、变形或摩擦感。症状多累及负重关节如膝关节、髋关节或手指远端关节。病史采集需关注症状持续时间、加重因素及既往关节损伤情况。
2.影像学检查:X线是诊断骨关节炎的主要手段,可见关节间隙狭窄、骨赘形成、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。磁共振能更早显示软骨损伤和骨髓病变,但通常用于复杂病例。超声可辅助评估滑膜增生和关节积液。影像学表现需与临床症状结合判断,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检查结果。
3.关节液分析:通过关节穿刺获取滑液,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通常呈清亮或淡黄色,黏度高,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。分析可排除感染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。关节液检查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,但并非所有病例均需进行。
4.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、血沉、C反应蛋白等指标多正常或轻度异常,用于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。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。实验室检查在骨关节炎诊断中主要为辅助作用,不可单独作为诊断依据。
5.排除其他关节疾病:需与类风湿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银屑病关节炎等鉴别。根据症状特点、影像学特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。部分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病情演变,避免误诊漏诊。
诊断过程中需结合多种方法,避免仅凭单一表现下结论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关节病变,需仔细鉴别。影像学检查存在辐射风险,应权衡利弊。关节穿刺需严格无菌操作,防止感染。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