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、身高缩短或驼背、轻微外力易发生骨折、关节活动受限、牙齿松动或脱落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: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,随着病情发展,骨骼强度下降导致骨小梁微骨折,引发持续性钝痛。疼痛多集中在腰背部,负重或久坐后加重,夜间也可能出现。部分患者会感到全身骨骼弥漫性酸痛,尤其是脊柱、骨盆等承重部位。
2.身高缩短或驼背:椎体骨量减少后,受压变形导致脊柱缩短。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形成驼背畸形,俗称老年驼。身高可缩短3cm以上,严重者胸廓变形可能影响呼吸功能。
3.轻微外力易发生骨折:骨骼脆性增加后,日常活动如弯腰、咳嗽可能引发骨折。常见部位为脊柱、髋部、腕部,其中髋部骨折危害最大。骨折后愈合缓慢,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并发症。
4.关节活动受限:骨质疏松伴随骨关节炎时,关节软骨磨损加剧,表现为关节僵硬、活动范围减小。脊柱变形还会压迫神经根,导致肢体麻木或行动困难。
5.牙齿松动或脱落:颌骨骨量流失会导致牙槽骨支撑力下降,牙齿逐渐松动甚至脱落。咀嚼功能受损可能进一步影响营养摄入,加重骨质疏松进展。
骨质疏松需定期检测骨密度,避免跌倒风险。饮食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,适度运动增强骨骼负荷能力。疼痛明显时需就医评估,不可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。骨折后需规范治疗,防止二次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