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包括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、身高变矮或驼背、轻微外力易引发骨折、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、牙齿松动或脱落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:骨质疏松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,但随着病情发展,骨量持续流失会导致骨骼承重能力下降。疼痛多发生在腰背部,呈持续性钝痛,久站、久坐或负重后加重,夜间也可能出现隐痛。严重时疼痛可扩散至全身,尤其是骨盆、髋部等负重部位,与骨小梁微骨折及肌肉代偿性痉挛有关。
2.身高变矮或驼背:椎体是骨质疏松最易受累的部位,椎体骨密度降低后,受压变形甚至发生压缩性骨折。多个椎体累计受损会导致脊柱缩短,身高逐渐下降,严重时胸椎后凸形成驼背。这一过程通常缓慢,可能伴随背部肌肉疲劳感,但部分患者因无急性疼痛而忽视。
3.轻微外力易引发骨折: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脆性增加,日常活动如弯腰、咳嗽或轻微碰撞即可导致骨折,常见于桡骨远端、股骨颈和椎体。此类骨折被称为脆性骨折,是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。骨折后愈合缓慢,且可能反复发生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4.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:骨骼强度不足会间接影响关节稳定性,周围软组织为代偿而过度紧张,导致晨起或久坐后关节僵硬感。髋关节、膝关节等负重关节尤为明显,活动时可能伴随摩擦音或不适感,但需与退行性关节病变区分。
5.牙齿松动或脱落:颌骨骨质疏松会导致牙槽骨吸收,牙齿固定能力减弱。早期表现为咀嚼无力或牙龈萎缩,逐渐发展为牙齿移位、松动甚至脱落。口腔检查常显示骨支撑不足,但需排除牙周疾病等其他因素。
骨质疏松症状隐匿且不可逆,日常需重视骨密度筛查,尤其绝经后女性及高龄人群。饮食应保证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,避免吸烟酗酒。适度进行负重运动以增强骨骼强度,冬季防滑防跌倒。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服用钙剂延误诊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