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板损伤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、关节肿胀、活动时弹响或卡顿感、关节活动受限、膝关节无力或打软腿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膝关节疼痛:半月板损伤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局部疼痛,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。轻度损伤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隐痛,严重撕裂则会在行走或轻微活动时产生锐痛。疼痛多集中在关节间隙位置,下蹲、扭转动作时加剧,部分情况伴随膝关节深处酸胀不适。
2.关节肿胀:损伤后关节内滑膜受刺激引发炎症反应,导致关节腔积液。肿胀通常在受伤后数小时内逐渐显现,表现为膝关节周围膨隆、皮肤紧绷。慢性损伤可能反复出现轻度肿胀,尤其在长时间站立或运动后加重,触摸时可感知关节囊温度略高于正常。
3.活动时弹响或卡顿感:半月板撕裂后游离的碎片可能卡在关节面之间,屈伸膝关节时出现清脆弹响或突然的卡顿感,伴随短暂活动受阻。部分患者描述为膝盖错位后自行复位,这种情况多见于桶柄状撕裂,需警惕半月板移位风险。
4.关节活动受限:急性期因疼痛和肿胀导致膝关节无法完全伸直或屈曲,慢性期可能因半月板机械性阻挡出现持续性活动范围缩小。典型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、下蹲受限,严重者甚至影响正常步态,行走时呈轻度跛行。
5.膝关节无力或打软腿:半月板作为缓冲结构损伤后,膝关节稳定性下降,股四头肌可能出现反射性抑制。表现为突然承重时膝盖发软、跪倒感,尤其在转身或上下坡时明显,长期未治疗可能继发肌肉萎缩。
损伤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负重,急性期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。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针对性肌力训练,穿戴护膝提供临时支撑。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反复发作,建议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,必要时考虑关节镜干预。日常注意控制体重,减少爬坡、深蹲等易损伤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