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板损伤的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、关节肿胀、活动受限、关节弹响或交锁、肌肉萎缩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膝关节疼痛:半月板损伤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膝关节内侧或外侧的局限性疼痛,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。轻度损伤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隐痛,重度撕裂则表现为持续性锐痛。疼痛多在膝关节扭转、下蹲或负重时加剧,休息后缓解。由于半月板本身缺乏神经分布,疼痛主要来源于周围滑膜和关节囊的炎症反应。
2.关节肿胀:损伤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关节积液,导致肿胀。肿胀源于滑膜血管破裂出血或炎症渗出,使关节腔内压力增高。肿胀程度与损伤范围有关,严重时可见膝关节轮廓消失。慢性损伤可能反复出现滑膜刺激,导致间歇性肿胀。触诊可发现髌骨浮动感,穿刺液常呈淡黄色或血性。
3.活动受限: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小,尤其难以完全伸直或屈曲。急性期因疼痛和肿胀导致活动障碍,慢性期可能因半月板碎片卡压或瘢痕粘连引发。部分患者表现为上下楼梯困难,或久坐后站立时关节僵硬。长期活动受限可能继发关节囊挛缩。
4.关节弹响或交锁:半月板撕裂后,游离碎片在关节活动中可能被挤压,发出弹响或咔嗒声。严重时碎片卡入关节间隙,导致关节突然卡住无法活动,需手动调整体位才能解锁。交锁现象提示半月板桶柄状撕裂,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和肌肉痉挛。
5.肌肉萎缩:以股四头肌内侧头萎缩最为明显,因疼痛减少活动导致废用性萎缩。肌力下降进一步影响关节稳定性,形成恶性循环。萎缩在慢性损伤中更显著,触诊可见大腿周径较健侧缩小。
半月板损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,尤其是旋转类动作。急性期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,疼痛明显时需就医评估。康复阶段需在指导下逐步恢复肌力训练,防止关节僵硬。长期未愈的损伤可能加速关节退化,必要时需影像学检查明确损伤程度。日常活动中注意膝关节保暖,减少蹲跪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