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盆骨折需保持绝对卧床避免移位、使用骨盆固定带稳定骨折端、定期翻身预防压疮、监测生命体征防止休克、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保持绝对卧床避免移位:骨盆骨折早期需严格卧床休息,禁止坐起或下床活动,以免骨折端错位加重损伤。床垫选择硬板床,保持身体平直,双腿自然伸直或微屈,避免髋关节过度外展或内收。移动时采用轴线翻身法,由多人协助保持骨盆稳定,减少疼痛和二次伤害风险。
2.使用骨盆固定带稳定骨折端:通过弹性骨盆带或医用固定器对骨折部位加压固定,限制骨盆活动,促进骨折愈合。固定时需调整松紧度,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失去固定作用。定期检查皮肤是否受压红肿,及时调整位置防止压伤。
3.定期翻身预防压疮:长期卧床易导致骶尾部、足跟等骨突部位皮肤受压缺血,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,侧卧时用软枕支撑背部及下肢。保持床单平整干燥,每日清洁皮肤并涂抹润肤剂,若出现发红或破溃需及时处理。
4.监测生命体征防止休克:骨盆骨折可能伴随大出血,需密切观察血压、脉搏、尿量及意识状态。出现面色苍白、冷汗、脉细数等休克表现时,立即报告医护人员,配合输血或补液治疗。记录24小时出入量,确保体液平衡。
5.逐步进行康复训练恢复功能:急性期后,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被动关节活动,如踝泵运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。骨折稳定后逐步过渡到主动训练,如直腿抬高、髋关节屈伸,后期增加站立和步行练习,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。
护理过程中需关注疼痛变化,及时调整镇痛方案;饮食需高蛋白、高纤维,促进愈合并预防便秘;心理支持同样重要,缓解焦虑情绪有助于康复进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