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盆骨骨折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移动加重损伤、使用医用护具固定盆骨减少移位风险、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、饮食补充高钙高蛋白促进骨骼愈合、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保持卧床休息避免移动加重损伤:盆骨骨折后需绝对卧床,避免坐起或翻身动作,防止骨折端移位。床垫选择硬板加软垫,保持脊柱生理曲度。移动时需多人协助,用担架或平移板整体搬运,禁止拖拽肢体。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,但需观察呼吸抑制等副作用。
2.使用医用护具固定盆骨减少移位风险:根据骨折类型选择骨盆带或外固定支架,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,过紧影响血液循环。每日检查皮肤是否受压发红,护具内垫软布减少摩擦。外固定支架需定期消毒针道,观察有无渗液或感染迹象。
3.定期翻身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:每2小时轴向翻身一次,侧卧时背部垫枕头保持30度倾斜。翻身时保持头颈、躯干、下肢成直线。每日轻拍背部促进排痰,指导深呼吸练习。骨突部位用泡沫垫减压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。
4.饮食补充高钙高蛋白促进骨骼愈合:每日摄入牛奶、豆腐、鱼类等富含钙质食物,搭配瘦肉、鸡蛋补充蛋白质。少食多餐避免便秘,增加果蔬摄入补充维生素C。限制高盐饮食减少钙流失,戒烟酒以免影响愈合。
5.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:长期卧床易产生抑郁情绪,需耐心解释治疗进程,鼓励参与简单的床上活动。通过音乐、广播等分散注意力,家属多陪伴沟通,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康复信心。
康复期间需密切观察下肢是否肿胀疼痛,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。排便排尿保持通畅,必要时使用便盆或导尿管。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对位情况,功能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。出现发热、呼吸困难等异常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