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增生可通过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、中医针灸或推拿、手术治疗、生活方式调整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药物治疗: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疼痛和肿胀,严重时可配合软骨保护剂延缓病情发展。药物需严格遵医嘱,避免长期使用引发胃肠道副作用。部分患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,但每年不宜超过3次。
2.物理治疗:超短波或红外线照射能促进患处代谢,缓解僵硬症状。牵引适用于脊柱骨质增生,可减少神经压迫。热敷和冷敷交替使用能改善急性期肿胀,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。
3.中医针灸或推拿:针刺阿是穴和邻近穴位可调和气血,每次留针20分钟。推拿手法以揉捏、滚法为主,避免直接按压骨刺部位。需选择正规机构,防止暴力操作导致损伤。
4.手术治疗: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关节腔游离体患者,开放手术用于严重畸形或神经压迫病例。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,3个月内避免负重活动。高龄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再决定方案。
5.生活方式调整:控制体重可降低膝关节负荷,建议BMI不超过24。避免长时间蹲跪或爬楼梯,使用手杖分担压力。睡眠时保持颈椎自然曲度,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。
急性发作期应减少活动量,但完全制动可能加重粘连。补钙对骨质增生本身无治疗作用,需与骨质疏松区分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肢体麻木需及时就医,自行捶打骨刺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