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寒证的治疗以温阳散寒为主,通过中药、针灸、艾灸等方法驱散体内寒邪,恢复阳气运行。中医认为寒邪侵袭易导致气血凝滞,需及时干预,避免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。临床常用辛温解表、温里散寒的方剂,如麻黄汤、四逆汤等,结合患者体质灵活调整。
治疗实寒证需辨别寒邪所在部位。表寒证多见恶寒发热、无汗,宜用麻黄、桂枝发汗解表;里寒证常见腹痛泄泻、四肢厥冷,需附子、干姜温补脾肾。针灸选取关元、气海等穴位艾灸,或针刺合谷、足三里以激发阳气。外治法如拔罐、热敷可辅助驱寒,尤其对寒湿痹痛效果显著。饮食宜选用生姜、葱白、羊肉等温性食材,避免生冷瓜果。慢性寒证患者可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等温补类成药,但需定期复诊调整方案。
实寒证治疗需注意体质差异,阴虚或实热体质者慎用大热之品,防止伤阴化火。服药期间观察汗出情况,中病即止,避免过汗伤阳。艾灸时防止烫伤,糖尿病患者慎用。孕妇禁用活血温燥药物,如肉桂、附子需严格遵医嘱。治疗期间忌食绿豆、螃蟹等寒凉食物,注意保暖避风。若出现口干咽痛等化热征象,应立即停用温补药并就医。长期畏寒者需排查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,不可单纯依赖温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