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的危害包括增加骨折风险、导致身高缩短和驼背、引发慢性疼痛、影响内脏功能、降低生活质量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增加骨折风险:骨质疏松使骨骼密度下降,骨质变脆,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。常见部位为髋部、脊柱和腕部,其中髋部骨折可能导致长期卧床,引发严重并发症。骨折后恢复缓慢,尤其老年人可能因活动受限而出现肌肉萎缩或心肺功能下降。
2.导致身高缩短和驼背:脊椎骨因骨质疏松逐渐压缩变形,表现为身高明显降低或脊柱后凸。脊椎变形会压迫胸腔和腹腔,影响呼吸与消化功能。外观改变还可能引发心理压力,进一步影响社交活动。
3.引发慢性疼痛: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椎压缩性骨折或关节变形可导致持续性疼痛,尤其是腰背部。疼痛可能随活动加重,长期不适会影响睡眠和日常行动能力,形成恶性循环。
4.影响内脏功能:脊椎变形可能压迫胸腔和盆腔,导致肺活量减少、胃肠蠕动受限。心肺功能下降易引发呼吸困难或消化不良,严重时可能加重原有慢性疾病。
5.降低生活质量:因疼痛、行动不便或骨折后长期卧床,患者自理能力下降,依赖他人照顾。心理上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,社交活动减少,整体生活满意度降低。
预防骨质疏松需均衡摄入钙和维生素D,适度进行负重运动,避免吸烟酗酒。定期检测骨密度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干预,减少骨折风险。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身高变化应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