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板损伤后临床上常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、关节肿胀、活动受限、关节弹响或交锁、肌肉萎缩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膝关节疼痛:半月板损伤后疼痛多位于关节间隙,尤其在负重或扭转动作时加剧。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锐痛,可能伴随阵发性加重。慢性损伤者可能出现隐痛,休息后缓解但活动后复发。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,部分患者可明确描述疼痛点。
2.关节肿胀:损伤后关节内滑膜受刺激导致积液,表现为局部肿胀或紧绷感。肿胀通常在活动后加重,休息后减轻。急性期可能伴随皮肤发热,慢性期则以反复轻度肿胀为主。积液量较大时可能影响关节活动度。
3.活动受限:膝关节屈伸或旋转功能受限,尤其上下楼梯、蹲起等动作困难。部分患者因疼痛或机械阻挡无法完全伸直或屈曲关节。长期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关节僵硬,需通过康复训练逐步恢复。
4.关节弹响或交锁:损伤半月板在活动时移位可能引发弹响或卡顿感,严重时出现交锁关节突然卡住无法活动。交锁多由撕裂的半月板碎片卡压导致,需手法复位或手术干预。弹响常伴随疼痛,提示半月板结构异常。
5.肌肉萎缩:长期疼痛或活动减少会导致股四头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,表现为患侧大腿变细、肌力下降。萎缩进一步影响关节稳定性,形成恶性循环。早期康复锻炼可延缓或改善肌肉萎缩。
半月板损伤后需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重,急性期可冷敷缓解肿胀。康复期间应遵医嘱进行针对性训练,逐步恢复关节功能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,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。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膝关节,避免突然扭转动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