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板损伤后常见症状包括膝关节疼痛、关节肿胀、活动时弹响或卡顿感、关节活动受限、膝关节不稳定感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膝关节疼痛:半月板损伤最典型的症状是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局部疼痛,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。轻度损伤可能仅在剧烈运动时出现隐痛,重度撕裂则表现为持续性锐痛。疼痛多在扭转、下蹲或上下楼梯时加重,部分患者夜间静息时也会感到钝痛。由于半月板缺乏神经分布,疼痛实际来源于周围关节囊和滑膜的牵拉刺激。
2.关节肿胀:损伤后48小时内可能出现关节积液导致的肿胀,这是由于半月板撕裂刺激滑膜分泌过多滑液所致。肿胀程度与损伤范围呈正比,表现为膝关节轮廓模糊、髌骨周围饱满。慢性损伤者可能出现反复肿胀,尤其在过度活动后,肿胀常伴随皮肤温度升高但通常不出现发红。
3.活动时弹响或卡顿感:半月板撕裂碎片在关节活动中移位,导致膝关节屈伸时出现清脆弹响或碾轧感。部分患者会感到关节内突然卡住无法伸直,需轻微晃动才能解锁。这种现象多见于桶柄状撕裂,碎片卡压在股骨与胫骨之间干扰正常运动轨迹。
4.关节活动受限:急性期因疼痛和肿胀导致膝关节屈伸幅度减小,慢性期则因半月板机械性阻碍引发。患者常主诉下蹲困难或无法完全伸直腿部,严重时可能出现膝关节轻度屈曲挛缩。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引发周围肌肉萎缩,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。
5.膝关节不稳定感:半月板参与维持关节稳定性,损伤后患者行走时可能感觉膝关节打软腿或脱臼感,尤其在崎岖路面行走时明显。这种不稳并非真正脱位,而是半月板缓冲作用减弱导致的本体感觉异常,可能伴随股四头肌反射性抑制。
半月板损伤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旋转动作,急性期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。康复期间需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,使用护膝提供支撑。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频繁出现交锁现象,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关节镜干预。日常注意控制体重以减少膝关节负荷,下蹲时保持背部挺直降低半月板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