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避免进一步损伤、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、药物治疗缓解炎症和不适、物理治疗促进恢复、穿戴支具或矫形器减少跟腱压力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制动避免进一步损伤: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或减少活动量,避免加重跟腱负担。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可能延缓恢复,严重时需使用拐杖辅助行走。制动期间可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游泳,避免完全静止导致肌肉萎缩。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,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。
2.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:急性发作48小时内可用冰袋敷于患处,每次15-20分钟,间隔2小时重复。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充血,缓解炎症反应。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,防止冻伤。慢性期若出现红肿也可间歇性冷敷,但需结合热敷交替进行。
3.药物治疗缓解炎症和不适:非甾体抗炎药可短期使用以减轻疼痛和肿胀,但需遵医嘱避免胃肠道副作用。局部涂抹药膏也能缓解症状,严重者可考虑封闭治疗。药物仅为辅助手段,需配合其他疗法。长期依赖药物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恢复。
4.物理治疗促进恢复:超声波治疗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,帮助组织修复。牵拉训练可增强跟腱柔韧性,推荐提踵练习及小腿肌肉拉伸。手法按摩能松解粘连,但需专业人员操作。物理治疗需坚持2-3个月,逐步调整强度。
5.穿戴支具或矫形器减少跟腱压力:夜间使用足踝固定器保持跟腱伸展位,防止晨起僵硬。鞋内加装足弓垫或脚跟垫可分散压力,选择后帮稳固的鞋子。严重者需定制矫形鞋垫纠正力线异常。支具使用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肌肉依赖,需定期评估调整。
治疗期间需保持合理体重以降低下肢负荷,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。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无改善应及时复查,排除跟腱断裂等严重情况。康复后运动前充分热身,逐步增加强度并规范动作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