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腱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减少跟腱负荷、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、药物消炎镇痛、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、康复训练增强跟腱柔韧性和力量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制动减少跟腱负荷: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剧烈运动,必要时使用支具或弹性绷带固定踝关节。制动时间根据严重程度调整,通常需2-4周。日常行走建议穿硬底鞋减少跟腱牵拉,上下楼梯时扶扶手分担受力。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,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恢复活动。
2.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:发作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,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。低温能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炎症渗出,同时降低神经敏感度。慢性期运动后也可冷敷预防症状加重。注意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,糖尿病患者避免长时间冷敷。
3.药物消炎镇痛:非甾体抗炎药可口服或外用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严重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。中药膏药通过透皮吸收发挥活血化瘀作用。用药需遵循医嘱,长期使用口服药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,激素注射每年不超过3次以防肌腱脆性增加。
4.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:超声波能产生微振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冲击波可刺激肌腱自我修复机制。激光疗法通过光生物调节作用加速胶原纤维排列。治疗频率通常每周2-3次,8-12次为1疗程。皮肤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某些物理疗法。
5.康复训练增强跟腱柔韧性和力量:急性期过后开始踝泵运动和脚趾抓毛巾练习,逐渐过渡到提踵训练。离心训练时缓慢放下脚跟可有效刺激胶原重塑。训练强度以不引发明显疼痛为度,每次训练前后需充分牵拉跟腱。训练计划需由康复师个性化制定。
治疗期间避免穿平底鞋或高跟鞋,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。症状持续超过6周需排查是否存在跟腱钙化或部分撕裂。夜间睡眠可使用护踝保持跟腱轻度拉伸位。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以支持肌腱修复。急性发作时切忌强行拉伸或按摩疼痛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