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包括腰部疼痛、下肢放射痛、感觉异常、肌肉无力、活动受限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腰部疼痛: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部局部疼痛,疼痛多集中在病变椎间盘对应的位置。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,久坐、久站或弯腰时加重,平卧休息后可缓解。严重时疼痛可能向臀部扩散,但通常不超过膝关节。疼痛与神经根受压或局部炎症反应有关,咳嗽、打喷嚏等腹压增高动作可能诱发疼痛加剧。
2.下肢放射痛: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,疼痛可能沿坐骨神经向下肢放射,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腿部疼痛。疼痛多从臀部开始,经大腿后侧、小腿外侧延伸至足背或足底。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烧感,夜间可能加重。行走、站立或特定体位可能诱发症状,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是典型体征。
3.感觉异常:神经根受压可能导致下肢皮肤感觉异常,如麻木、蚁走感或针刺感。感觉障碍区域与受累神经根支配范围一致,常见于小腿外侧、足背或足底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温度觉或触觉减退,严重时出现感觉消失。症状长期未缓解可能发展为神经功能障碍。
4.肌肉无力:突出的椎间盘压迫运动神经纤维时,可能导致相应肌肉力量减弱。常见表现为足背伸无力、拇趾背伸困难或踝关节背屈受限。长期肌肉无力可能引发肌肉萎缩,如小腿肌肉变细。肌力下降程度与神经受压严重性相关,需及时干预避免功能永久性损害。
5.活动受限:患者常因疼痛或神经压迫出现腰椎活动度下降,前屈、后伸或侧弯动作受限。部分患者为减轻疼痛采取强迫体位,如侧卧屈膝。急性期可能伴随腰部肌肉痉挛,进一步限制活动。长期活动减少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。
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避免久坐久站,减少弯腰负重动作,卧硬板床休息有助于缓解疼痛。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推拿或过度锻炼。饮食宜清淡,保持正常体重以减轻腰椎负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