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椎病的表现有腰部疼痛、下肢麻木或放射痛、活动受限、肌肉无力或萎缩、大小便功能障碍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腰部疼痛:腰椎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腰部持续性钝痛或急性剧痛,疼痛可能局限于腰椎部位,也可能向臀部扩散。久坐、久站或弯腰时疼痛加重,平卧休息后缓解。疼痛源于椎间盘突出、韧带劳损或关节突关节紊乱,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引发炎症反应。严重时疼痛可能伴随腰部僵硬感,影响日常活动。
2.下肢麻木或放射痛:腰椎病变压迫神经根时,疼痛沿坐骨神经放射至臀部、大腿后侧、小腿及足部,称为坐骨神经痛。同时可能出现下肢麻木、刺痛或蚁走感,症状在咳嗽、打喷嚏时加重。神经压迫持续时间较长时,可能出现感觉减退或异常,如对冷热刺激不敏感。
3.活动受限:腰椎病患者常出现腰部活动范围减小,前屈、后伸或旋转动作受限。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时,脊柱稳定性下降,机体通过肌肉痉挛保护受损部位,导致活动僵硬。部分患者表现为起床或翻身困难,需用手支撑腰部辅助动作。
4.肌肉无力或萎缩:神经根长期受压可能导致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,如足背伸无力表现为拖步行走或踮脚困难。肌肉缺乏神经营养供应后逐渐萎缩,常见于小腿或足部。肌力下降可能影响平衡能力,增加跌倒风险。
5.大小便功能障碍:严重腰椎病如马尾综合征可能压迫支配盆腔的神经,导致排尿无力、尿潴留或失禁,排便困难或肛门括约肌松弛。此类症状属于急症,需立即干预以避免永久性功能损伤。
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避免自行推拿或剧烈运动,及时就医明确诊断。卧床休息时选择硬板床,保持腰椎自然曲度。日常注意腰部保暖,减少负重动作,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增强脊柱稳定性。饮食需均衡营养,适度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。定期复查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