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肝可通过血液检测肝功能、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、肝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、肝活检明确病理变化、结合体重及腰围等代谢指标综合判断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血液检测肝功能:通过检测谷丙转氨酶、谷草转氨酶等指标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,若数值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脂肪肝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也与脂肪肝相关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轻度异常。
2.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CT:超声检查可观察到肝脏回声增强,表现为明亮肝,提示脂肪沉积。CT检查通过肝脏密度降低判断脂肪含量,密度值低于脾脏可辅助诊断。磁共振成像对轻度脂肪肝更敏感。
3.肝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程度:通过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脏硬度,数值升高提示肝纤维化或脂肪变性。该检查无创且可重复操作,适用于长期随访。
4.肝活检明确病理变化:穿刺获取肝组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滴分布及炎症程度,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。但属于有创检查,需谨慎选择适应症。
5.结合体重及腰围等代谢指标:超重或腹型肥胖者脂肪肝风险显著增加。定期监测体重指数及腰臀比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,尤其合并高血压或血糖异常时需重点筛查。
脂肪肝诊断需多维度评估,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。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,影像学检查前避免进食产气食物。孕妇或肝功能严重异常者部分项目受限,需遵医嘱调整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