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肝的检查包括超声检查、肝功能检测、血脂分析、肝脏弹性检测、血糖检测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超声检查: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肝最常用的方法,通过超声波成像观察肝脏形态和回声强度,判断脂肪沉积程度。该检查无创、安全且操作简便,可清晰显示肝脏大小、边缘及内部结构变化。超声对中度以上脂肪肝敏感度较高,但对轻度脂肪肝可能漏诊。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,避免肠道气体干扰图像质量。超声还可初步鉴别脂肪肝是否合并其他肝脏病变。
2.肝功能检测: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转氨酶、γ-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,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。脂肪肝患者常见ALT和AST轻度升高,AST/ALT比值小于1。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通常正常,若异常提示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。该检查需空腹采血,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。肝功能异常程度与脂肪肝严重性不完全平行,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3.血脂分析:检测血清总胆固醇、甘油三酯等指标,评估脂代谢异常情况。脂肪肝患者常伴随高甘油三酯血症,严重者可出现乳糜微粒血症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也是常见表现。检查前需保持正常饮食3天,空腹12小时采血。血脂异常既是脂肪肝的诱因也是其代谢紊乱的表现,需定期监测。
4.肝脏弹性检测:采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肝脏硬度,判断纤维化程度。该技术通过低频剪切波测量肝组织弹性值,数值越高提示纤维化越严重。检查过程无痛无创,但对肥胖者可能测量失败。结果受炎症活动、胆汁淤积等因素影响,需结合其他检查排除干扰。对脂肪肝是否进展为肝硬化有重要预测价值。
5.血糖检测:包括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,筛查糖代谢异常。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,约半数患者存在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。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,避免应激状态影响结果。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脂肪肝病情进展,定期监测有助于早期干预。
检查前应遵医嘱停用可能影响结果的药物,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。部分检查需要空腹,需提前了解准备要求。检查结果应由专业医师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解读,避免自行判断。随访复查需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间隔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