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腱炎早期症状包括足跟上方出现轻微疼痛或酸痛感、晨起或久坐后跟腱部位僵硬不适、活动时跟腱区域有轻微肿胀或发热感、运动后疼痛加重但休息可缓解、按压跟腱时有明显压痛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足跟上方出现轻微疼痛或酸痛感:早期跟腱炎常表现为足跟与小腿交界处的隐痛,尤其在行走或踮脚时症状明显。疼痛可能间歇性出现,初期容易被忽视。随着病情发展,疼痛可能逐渐转为持续性,甚至影响日常活动。疼痛范围通常局限,但可能向小腿或足底放射。
2.晨起或久坐后跟腱部位僵硬不适:长时间静止后跟腱组织弹性降低,局部血液循环减缓,导致僵硬感。活动初期症状较重,轻度热身可缓解。这种僵硬多伴随轻微牵拉痛,提示跟腱存在慢性劳损。若未及时干预,僵硬时间可能延长并影响关节灵活性。
3.活动时跟腱区域有轻微肿胀或发热感: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扩张,引发肿胀和皮温升高。触诊可发现跟腱增粗,表面皮肤可能发红。肿胀程度与活动量相关,过度负荷会加重症状。需注意与外伤或感染引起的肿胀鉴别,后者通常进展更快且伴随全身症状。
4.运动后疼痛加重但休息可缓解:这是跟腱炎的典型表现,提示机械性损伤为主。运动中跟腱反复承受牵拉力,微损伤累积引发疼痛。休息时炎症减轻,疼痛随之下降。若继续忽视,疼痛可能从运动后提前至运动中,甚至休息时也难以完全缓解。
5.按压跟腱时有明显压痛:压痛点多位于跟腱中段或止点处,反映局部组织变性。轻压即可诱发疼痛,严重者拒按。压痛检查是临床重要评估手段,需双侧对比以排除其他疾病。伴随结节形成时,可能触及硬块或条索状结构。
出现上述症状应减少跑跳等高冲击运动,选择软底鞋并避免赤足行走。局部热敷或冷敷需根据症状阶段合理使用,盲目处理可能加重炎症。体重过大者需控制负荷,避免跟腱压力骤增。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影响行走时,需及时就医评估。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,切忌强行拉伸或按摩疼痛部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