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腱炎的症状表现包括足跟上方疼痛且活动时加剧、局部肿胀或发红、晨起或久坐后僵硬感明显、跟腱增粗或出现结节、足部活动受限或无力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足跟上方疼痛且活动时加剧:疼痛通常位于足跟与小腿交界处,初期可能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,随着病情发展,轻微行走或站立也会引发不适。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刺痛,按压跟腱时痛感更明显。上下楼梯、跳跃等动作会显著加重症状,休息后可暂时缓解。
2.局部肿胀或发红:跟腱周围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肿胀,皮肤温度升高并伴随发红。肿胀程度与炎症严重性相关,严重时整个踝关节后方都会出现水肿。触摸时可感到跟腱区域组织增厚,有时伴有波动感。
3.晨起或久坐后僵硬感明显:长时间静止后跟腱会变得僵硬,迈出第一步时困难明显。这种僵硬通常持续10分钟以上,通过轻微活动可逐渐减轻。夜间睡眠时足部位置不当会加重晨僵症状。
4.跟腱增粗或出现结节:慢性炎症会导致跟腱纤维组织增生,触诊时可发现跟腱直径增大。部分情况下能摸到串珠样结节,这些结节质地较硬且伴随压痛。增粗的跟腱可能影响穿鞋舒适度。
5.足部活动受限或无力:由于疼痛和保护性肌紧张,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范围减小。提踵动作力量减弱,严重时可能出现行走跛行。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小腿肌肉萎缩。
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调整运动强度,避免赤脚行走或穿硬底鞋。局部热敷或冷敷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,自行按摩可能加重损伤。体重过大者需控制饮食减轻足部负荷,选择有缓冲功能的运动鞋尤为重要。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尽早就诊,避免发展为慢性病变。治疗期间可进行非负重性康复训练,如水中行走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