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腱炎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减少活动、冷敷缓解急性期肿痛、药物消炎镇痛、物理治疗促进修复、康复训练增强肌腱韧性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制动减少活动:跟腱炎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跑跳等剧烈运动,避免进一步损伤。建议使用支具或弹性绷带固定踝关节,减轻跟腱张力。日常行走时可穿足跟垫高的鞋子,降低牵拉刺激。制动时间根据严重程度调整,通常需2-4周,期间可配合非负重活动维持肌力。
2.冷敷缓解急性期肿痛:炎症发作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,每次15-20分钟,间隔2小时重复。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,缓解局部红肿热痛。注意避免皮肤冻伤,冰袋需用毛巾包裹。慢性期转为热敷改善血液循环,但急性期禁用以免加重肿胀。
3.药物消炎镇痛: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。严重者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,但需严格控制次数以防肌腱脆性增加。外用药膏如双氯芬酸钠凝胶可直接作用于患处,减少胃肠道副作用。
4.物理治疗促进修复:超声波治疗通过高频振动产生微热效应,加速组织修复。冲击波能刺激跟腱微血管再生,缓解慢性粘连。超短波和红外线可改善局部代谢,适合炎症消退后的恢复阶段。需由专业人员操作,疗程通常为10-15次。
5.康复训练增强肌腱韧性:炎症控制后逐步进行离心训练,如踮脚缓慢下落动作,提升跟腱抗拉能力。拉伸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可降低肌腱张力,每天3组每组30秒。后期加入平衡垫训练增强本体感觉,预防复发。
治疗期间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,选择软硬适中的鞋具。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荷。若保守治疗无效且持续疼痛超过半年,需评估手术干预可能。定期复查调整方案,确保肌腱功能逐步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