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、腹痛、玫瑰疹、肝脾肿大等。早期表现多为发热、头痛、乏力,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相对缓脉、表情淡漠等特征性症状。
伤寒的临床表现具有阶段性特点。发病初期以发热为主,体温呈阶梯式上升,5-7天内可达39-40℃,常伴有畏寒、全身酸痛。病程第二周进入极期,高热持续不退,部分患者胸腹部出现淡红色玫瑰疹,压之褪色。消化系统症状突出,表现为腹胀、便秘或腹泻,右下腹可有轻度压痛。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恍惚、反应迟钝称为伤寒面容具有诊断提示意义。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肠出血、肠穿孔等并发症,多发生在病程第2-3周。
诊断伤寒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与实验室检查,血培养在病程第1-2周阳性率最高。治疗首选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,全程规范用药可降低复发风险。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,采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,避免粗纤维食物以防肠穿孔。接触者应医学观察2周,重点监测体温变化。预防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,注意饮食卫生,接种疫苗对高危人群具有保护作用。出现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超过3天,尤其伴有消化道症状时,应及时就医排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