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坏死的症状主要包括疼痛、关节活动受限、肌肉萎缩、关节僵硬、跛行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疼痛:骨坏死早期常表现为局部隐痛或钝痛,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剧痛,尤其在负重或活动时加重。疼痛多集中在髋部、膝部或肩部,夜间也可能出现静息痛。疼痛程度与坏死范围相关,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。
2.关节活动受限:由于坏死骨质结构改变,关节面逐渐不平整,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。早期表现为某些方向活动轻微受限,后期可能完全无法屈伸或旋转。髋关节坏死时可能出现4字试验阳性,膝关节坏死则影响下蹲动作。
3.肌肉萎缩:长期疼痛和活动减少会导致患肢肌肉失用性萎缩,尤其是大腿或臀部肌肉。萎缩程度与病程长短相关,表现为患侧肢体明显变细,肌力下降,进一步加重关节不稳定。
4.关节僵硬:坏死区域炎症反应可能引发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,晨起或久坐后僵硬感明显,需活动较长时间才能缓解。晚期可能出现关节挛缩,被动活动时伴随明显阻力感。
5.跛行:下肢骨坏死常因疼痛和关节结构异常导致步态改变,表现为避痛性跛行。行走时身体重心偏向健侧,患肢支撑期缩短,长期可能引发脊柱代偿性侧弯。
骨坏死需尽早干预,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负重,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进展。饮食应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,戒烟戒酒以减少血管痉挛风险。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,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。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不适及时就医,不可自行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