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咳与热咳的区分主要在于病因、症状表现及治疗原则的不同。寒咳多因外感风寒引起,表现为咳嗽痰白、鼻塞流清涕;热咳则由风热或肺热导致,常见痰黄黏稠、咽喉肿痛。两者在中医辨证中属于截然不同的证型,需针对性处理。
寒咳通常伴随畏寒、无汗、头痛等风寒表证,痰液稀薄易咳出,舌苔薄白。受凉或气温骤降时易发作,治疗以辛温解表、宣肺散寒为主,常用麻黄、杏仁等药材。热咳则多见发热、口渴、痰黄难咯,舌红苔黄,多因感染或体内积热引发,需清热化痰,如桑叶、菊花等药物。儿童热咳可能伴随扁桃体红肿,成人常见咽干口苦。夜间咳嗽加重且痰黄者多属热咳,晨起痰多清稀者更倾向寒咳。
区分时需避免仅凭单一症状判断。长期咳嗽或痰中带血需排除肺结核等疾病;糖尿病患者出现热咳症状可能提示感染风险。孕妇及婴幼儿用药需谨慎,寒咳者忌食生冷,热咳者忌辛辣燥热食物。中西医结合诊疗时,血常规检查可辅助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。误辨证型可能加重病情,如寒咳误用寒凉药物会损伤肺气。咳嗽超过两周或伴随胸痛、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滥用镇咳药掩盖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