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腱炎的治疗需结合多种方法,休息患处避免加重损伤、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、药物减轻炎症反应、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、适当拉伸增强肌腱韧性。具体分析如下:
1.休息患处避免加重损伤:肌腱炎急性期需立即停止引发疼痛的活动,减少患处受力。过度使用会导致肌腱纤维持续撕裂,延长恢复时间。建议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关节,减少肌腱牵拉。休息时间根据损伤程度调整,一般需2-4周,严重者需更久。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,避免突然剧烈运动。
2.冷敷缓解急性期肿胀疼痛:急性期48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患处,每次15-20分钟,间隔1-2小时重复。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渗出,缓解红肿热痛。注意避免皮肤冻伤,冰袋需用毛巾包裹。慢性期可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,但急性期禁用热疗以免加重炎症。
3.药物减轻炎症反应: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,缓解疼痛和肿胀。口服药物需遵医嘱,避免长期使用引发胃肠道副作用。外用药膏可直接作用于患处,减少全身影响。严重者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,但频繁使用可能削弱肌腱强度。
4.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:超声波能通过高频振动产生微热效应,加速局部代谢和修复。电疗可刺激神经肌肉,缓解疼痛并预防萎缩。手法按摩能松解粘连组织,改善肌腱滑动功能。治疗频率和疗程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,通常需10-15次。
5.适当拉伸增强肌腱韧性:恢复期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静态拉伸,每次保持15-30秒,每日2-3次。拉伸可增加肌腱延展性,减少再次损伤风险。配合低强度力量训练,如弹力带练习,逐步恢复肌腱负荷能力。避免暴力牵拉或快速弹振动作。
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,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关节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。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,避免吸烟饮酒影响组织愈合。长期重复性动作者需调整工作姿势或运动模式,预防复发。